內容簡介:
【總論】20150418 《法華經》善惡雜揉在人間—三界火宅之五利使(一)
每當煩惱生起、情緒起伏時,您都怎麼處理呢?
證嚴法師開示:
惑、業、煩惱,這就是使得我們人世間禍、福。是災禍呢?或者是造福人群呢?就看我們的心態。善念,那就是造福人間、結善緣,鋪我們成佛的道路;而若是偏向於惡,毫釐之差,萬里之錯,所以這念惡心起,開始就造作了很多的業。業愈造,心是愈迷惑。所以,「惑」就是無明煩惱,「業」就是造作。我們人生所以苦,人生所以在迷途中,無法回歸我們真如本性來,就只是這樣一念心。
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」。法華經譬喻品的這段文字,描述眾生的外在環境與內在心靈,就像烈火處處、禽獸馳走的大宅邸,而我們如同無知的稚子,遊戲其中,絲毫不知道要逃離災禍。
人人一念心若偏差,這念心那就是惡生出來。這個惡生,他就不單純了,就撥無因果,這個善惡因果,他不會相信,所以他就沒有因果觀。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?」逞強、鬥諍。這種的鬥諍的聲音,令人光是聽到就很擔心、很怕。身行口宣,身體去造作惡的事情,口去製造很多的是非,所以身、口、意業。口不斷說別人不對,其實自己行為惡劣,像這種,就是無因無果之法,這是不對的事情,不過他認為這是他對的,所以這樣就會墮落三途。
譬喻品中也細數種種飛禽走獸、毒蟲惡鬼,一一譬喻不同的煩惱無明,總括起來,不外乎十種,亦即五鈍使: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與五利使: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。
證嚴法師開示:
每個人都有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(禁)取見等等,這就是我們人生活中的習氣,信仰中的偏向;加上了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全都是在我們的心裡。所以,五利使、五鈍使,這都是人人有的。
譬喻飛禽走獸、鬼神等等,無不都是要破除我們的我執、我知、我見。我們的我執、我知、我見若破除,邪思、邪念、邪見自然就破除了。所以,希望我們大家要用心體會。這個見解,若對自己的執著執偏了,我們的身行、言教,也同樣會引導人偏差。
仔細追究情緒的根源,往往會發現,背後其實都有錯誤的見解在作祟,那就是所謂的五利使。如何不隨情緒起舞,而以正知正見來回應呢?
要如何超越過三界呢?就是從人我是非,沒有私我的心,自然就沒有人好與之計較。因為這些人都是這個「大我」所愛,就是天地之間都是歸納為一,叫做「慈悲等觀」,全部大家都很平等,還有什麼好計較呢?沒有了。所以我們要行菩薩道,唯有菩薩才有辦法,到達「慈悲等觀」,超越三界。除了聽法,他還能去除煩惱,從去除煩惱中再入人群,從人群中吸收了人間的苦諦——苦的道理,了解了苦的來源,再提升我們的警覺,提升我們要追求佛法的虔誠,這就是菩薩道。
來源:大愛電視台 《菩提心要》節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