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進課程_慈濟的故事 信願行的實踐

內容簡介:

課程主題:慈濟的故事‧信願行的實踐

課程講師:人文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總編王慧萍

大愛台副總監何建明
《高僧傳 智者大師》編劇莊士鋐

課程時間:83分鐘

課程簡介:

一個慈濟「信、願、行」的故事,何建明與王慧萍,花了六年時間,一個心念要好好說慈濟故事。

「很早很早前,在花蓮的偏鄉,一位出家師父下定決心走出寺廟,目的是要救濟貧苦的人。證嚴上人最早在晨語中常常提及,那樣的一條路,回頭望過去,自己都很佩服自己,那念心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,是一路走來一直堅持的信念。」何建明說。

過程中,翻閱了無數的史料,走訪了很多的地方。王慧萍敘述,自慈濟道侶做起到現在的月刊,自己沒有任何的口才,但是只有一念誠懇的心,就是要和大家分享這三十多年來,所體會到的證嚴上人始終不變的那一念心。

◎艱辛歲月 堅持那念不變

在那個時代,自己都吃不飽,要如何救人?在花蓮偏鄉,上人走進一間簡陋的小房子,屋裡有兄妹三人,他們的母親張秀惠四處打零工,父親過世,生活困苦,這一家人是慈濟的第一個幫助的家庭。

早期上人借住普明寺側屋,慈師父在裡面其中一面牆上多加了一片活動木板床;白天是棉紗工廠,晚上放下來是這家人的床。就這樣帶著張秀惠一家人,一路生活下來,那一年,1966年功德會成立的第一年。

開始建精舍的時候,慈師父在旁邊蓋了一個小房子給這家人住。後來房子被颱風吹走,上人就在精舍旁邊蓋了一個小房子,讓災民和這一家人一起住。

張秀惠的女兒張滿六歲進功德會,十七歲成為精舍的職工。「慈濟是照顧我們十七年的恩人,小時候看到師父要種田、種菜,還要做蠟蠋等手工,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忙!後來才知道是『為了奉獻愛』。」張秀惠的兒子張正雄說:「我很佩服師公,自己的生活都那麼苦,還要想辦法幫助那麼多苦難人,擔起那麼大的責任,慈濟一路來的艱辛,我是見證人。」

慈濟功德會克勤克儉,卻克服萬難開展慈善工作,張女士只是其中之一的家庭。這證明只要有心,窮人也能救人,窮有窮的辦法。何建民提及,早期慈師父講故事時曾說:「是石頭不能醃來吃啊!如果可以的話,就醃來配菜。」雖然當時精舍生活艱辛,但一路走來堅持那念不變的心。

上人以單純的心念,吃八分飽,用二分力量可以救人,開展了慈善工作;那一年,上人二十九歲。當時因為窮,而不被看好。成立慈善不難,長久維持很難!去哪裡找那麼多人願意長期來幫助人呢?如果需要幫的人太多,「善門難開,一旦開了就關不了。」這是許聰敏老居士對上人的疼惜。

「入我門不貧,出我門不富。」就是這句話,讓上人有堅定的信心,上人請許老居士放心,雖然什麼都沒有,但是有一顆真誠的心,相信只要發心立願「為佛教、為眾生」,秉持誠正的心念「信己無私、信人有愛。」這是支撐上人走下去的力量。

相關連結


相關下載

20190623慈濟的故事-王慧萍師姊、何建明師兄、莊士鋐師兄(新店)_x264.mp4
【檔案下載】

詳細資料


分類: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, 培訓資源, 法脈宗門, 營隊課程, 精進&培訓, 精進資源, 開放資源
資料日期:2019-06-25
作者:
王慧萍師姊、何建明師兄、莊士鋐師兄
開放對象:培訓委員, 培訓慈誠, 委員, 常住師父, 慈誠, 榮董, 社區志工, 見習委員
資料來源:宗教處精實企劃室精進培訓組
備註:20190623於新店靜思堂共修分享
Close Pan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