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隊課程_回首當年 細說從前

內容簡介:

課程主題:回首當年 細說從前

課程講師:德慈法師

課程長度:70分鐘

課程簡介:

「那時候什麼都沒有,上人有錢,我們也沒有錢,住是這麼克難,吃也得吃,常常摘野菜過生活,有能力一天吃三餐,沒能力一天吃一餐。」德慈師父娓娓訴說著早期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、一路篳路藍縷的困苦生活。那時候證嚴上人沒地方住,卻仍堅持自力更生,心心念念要救拔苦難眾生。

「沒有錢怎麼生活?一開始打毛線衣賺工資來維持。半個月才領到工資,常常沒有油、沒有米,還沒有領到工資的時候,窮的一毛錢都沒有……」德慈師父回憶當時,只能借地藏王菩薩廟旁的小木屋借住、借米、借油。

「地藏菩薩(普明寺)那邊很窄、很小,上人的俗家母親看到我們住的地方這麼克難簡陋,便開始在附近找土地。」就這樣找到靜思精舍這一塊土地,一公頃半,要價十一萬元,1966年那時候是一筆很大數目。籌款後仍不夠,只好拿土地權狀向銀行貸款。」1966年,德慈師父才離家不到二年,本來在家無憂無慮,想到變成負債,壓力很大。

回溯過去,德慈師父說:「那時候,慈濟功德會普遍社會上的人都知道,所以救濟費用很多,大家捐出來的錢,點滴都用在救濟,其他費用由精舍負責,就是為了做慈善。」

◎一念悲心 推動克難慈善工作

因為一位難產的婦女,上人決定成立一個慈善團體,社會上有困難的人才有辦法得救,「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」因而成立。

德慈師父心疼地說:「當時上人身體不好,有先天性心臟病,吃得又有營養,過著很辛苦的生活。但上人想到這是利益大眾的工作,對的事,就要做。要有信心,不怕困難。上人說,一天一個人多縫一雙嬰兒鞋,二十四元當生活費,二十四元給功德會做基金,一個月就有七百二十元。」就這樣克難式推動,再呼籲社會上有愛心的人來協助,成立社會救濟的工作。

第一個個案,是幫助一位從中國大陸來臺找先生的老人家。七百二十元的基金,幫助他就用掉三百元,他八十多歲又生病,還請一個人來照顧他。剛開始很多人不贊成,「窮苦的人那麼多,救不完,如果人家來領,錢給人會漏氣。」

「但是上人想,我們不做,什麼人來做?能夠利益大眾的工作,再辛苦還是要做。」就這樣一個月用掉三百元,第二個月怎麼辦?

  • 建醫院心路歷程 千辛萬苦

回想建院的緣起,一位二十歲的女孩發生車禍,父母親拜託上人送到臺北的醫院緊急開刀,一個月後,好好地回到花蓮。上人看到這個個案,覺得花蓮有像臺北設備這麼好的醫院,東部民眾的生命就有保障。

「為了東部民眾生命有保障,再辛苦也要做。」德慈師父說,外面不贊成的人聲音都很強烈,沒有靠山、背景,土地都沒辦法找到,就說要蓋醫院,還要蓋六百床的教學醫院。

談起建醫院的心路歷程,當時要找一塊土地,整整花了四年,其中的艱辛過程,現在說來輕鬆,但當年遇到的困難,至今回想,無限感觸湧上心頭。

相關連結


相關下載

20170916雲嘉南高屏區培訓尋根-回首當年_細說從前-德慈法師v.mp4 請先登入才能進行瀏覽

詳細資料


分類:培訓資源, 法脈宗門, 精進&培訓
資料日期:2017-11-13
作者:
德慈法師
開放對象:培訓委員, 培訓慈誠, 委員, 常住師父, 慈誠, 見習委員
資料來源:宗教處人文教育室精進培訓組
備註:2017年雲嘉南高屏培訓委員慈誠尋根研習
Close Pan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