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心要_ 慈濟的故事(十)–竹筒歲月克難慈濟

內容簡介:

善門難開,但是開了之後,永遠不關。這是 證嚴上人在1966年創立慈濟之初,許下的諾言。

證嚴法師開示:

我們在自力更生中,製作孩子學走路的布鞋,靠這樣生活。為了要成立「慈濟」,就要加班,撿人家剪下來不要的碎布來做鞋子。一雙四元,六個人,一個人一天若多做一雙,六乘四等於二十四,一天多二十四元,一個月就有七百多元,一年就有八、九千元,當時我是這樣推算。當然不是那八、九千元能救人,我希望五百人以上的一個團體、一個觀世音。所以,那時候我要離開花蓮那個關鍵,三十個人留我,不肯讓我離開花蓮,所以就三十隻竹筒,一個人五角,一個月十五元,三十隻竹筒,一個月就四百多元。買菜者捐五角,買賣中間,彼此談起。賣菜的會再跟買菜的說,買菜的跟賣菜的說,那一種愛的循環,整個菜市場就這樣響應起來。

如今已近五十年,慈濟的路越走越深廣,但當初究竟怎麼起步呢?1966年5月,慈濟接獲第一個救濟個案,林曾老太太,成為慈善志業的起步。1966年6月,第二個濟助個案,卻以不幸的結局,啟發 上人建立複查制度。

接下來又有一位送醫的個案,是青光眼。三十出頭的女人,雖然有先生、孩子,先生的收入很有限,那時候,青光眼根本就沒有辦法治療,何況家庭很貧困。這是我們接醫療的第一個個案,我們送她到羅東開刀,但是就是沒有辦法。,繼續幫助她一段時間之後,覺得可能她也比較穩定了,我們救濟的資金很缺乏,所以感覺這樣可以了,就暫時停下來,再三個月後,這個女人自殺了。就是這樣,造成了我一生的遺憾啊!

因為這樣開始,所以我們委員每三個月一定要去複查一次,去了解他的家庭怎麼樣,我們不會輕易停掉我們的救濟。這也是一種,很多的事情,都在開始的時候,慈善,一段一段,讓我感覺到有改善的空間。病的人愈來愈多,我們才會開義診所,才知道花蓮的醫療資源欠缺,才會促成這分發心,要建醫院。

相關連結


相關下載

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51205慈濟的故事(十).mp4 請先登入才能進行瀏覽

詳細資料


分類:回眸來時路, 如何說慈濟, 法脈宗門, 總論
資料日期:2016-03-02
開放對象:培訓委員, 培訓慈誠, 委員, 常住師父, 慈誠, 榮董, 社區志工, 見習委員
資料來源:大愛電視台
備註:大愛台 菩提心要節目
Close Pan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