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隊課程_回首當年,追憶克難路

內容簡介:

課程主題:回首當年,追憶克難路

課程講師:德慈法師

課程長度:54分鐘

課程簡介:

德慈師父,上人的第一代弟子,一位八十餘的師父,雖然說過無數次慈濟過往的歷史,但這次面對十三個國家回來的法親家人,訴說時,語調仍舊帶著些許哽咽,眼角一樣泛著淚光…。

五十多年來跟隨證嚴上人,草創克難慈濟功德會的過程與艱辛。當初,上人就非常擔心,自己都不夠吃,怎麼能收弟子。「上人沒錢,他們也沒錢,還不准他們回家拿錢,因為上人怕他們會有依賴性,不能吃苦耐勞,上人期待弟子們要老實修行。」

年輕時,原是生活無憂無慮的德慈師父皈依 上人之後和其他弟子初期借住在地藏王菩薩廟(普明寺),四個人的使用空間只有六尺四,非常窄小。 上人領著四位出家師父及兩位老菩薩,共七個人,秉持著百丈禪師「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」的精神,從五分的田地耕作開始。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,弟子們仍願意跟隨上人修行,在草創時期曾做過水泥袋、嬰兒鞋、塑膠花、種過菊花、串過珊瑚項鏈代工,還做蠟燭、嬰兒食品、棉紗手套、高級成衣、嬰兒尿布代工……一路下來,做了二十一種工作。

從借住在普明寺開始,都要自力更生,做手工;借牛、借犁,頂著大太陽耕田。沒錢買菜就吃野菜,下雨天拔不到野菜,就吃鹽豆腐配飯,生活相當艱苦……德慈師父回憶起過去種種,不禁哽咽起來:「看到師父因為營養不良,全身無力,經常心臟病發作,但是師父怕花錢,都沒看醫生,很心疼。」

1966年,鳳林醫院的一灘血事件讓上人哭了好幾天,悲憫眾生貧病之苦,萌生成立慈善組織,為貧苦世人服務。「當時我們自己都很窮,怎麼有辦法去幫助別人呢?但是上人堅持要做。」慈師父說。

慈濟第一位長期照顧戶,是一位八十幾歲,從大陸來臺灣找丈夫的林曾老太太,不過當時她的丈夫已經死了,所以慈濟開始長期照顧直到她往生;接著又幫助罹患青光眼的婦女開刀,但是,後來因為被丈夫責難,她自殺了;因此,開啟慈濟後續定期關懷家訪的序幕。

早期,東部的醫療非常貧乏,在交通不便、人口稀少的情況下,政府不太可能撥預算為後山花蓮興建醫院,當地居民如有重病,都必須往北部尋求醫療資源,但,也礙於交通的阻礙,常常延誤就醫時間,使得許多寶貴生命白白牲。

上人感念生命的可貴,而下定決心要蓋醫院。當時,社會輿論反對居多,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,但 上人認為:「我們要有信心,不怕苦,三寶的力量不可思議。只要是對的事情,再辛苦、再困難,都要堅持去做。」就為救拔苦難, 上人與慈濟人仍化不可能為可能,花蓮慈濟醫院在 上人的精神感召下於焉而生。

相關連結


相關下載

20191023回首當年_德慈師父_mpeg4.mp4
【檔案下載】

詳細資料


分類:培訓資源, 法脈宗門, 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, 營隊課程, 精進&培訓, 開放資源
版本說明: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-板橋場
資料日期:2019-11-21
作者:
德慈法師
開放對象:培訓委員, 培訓慈誠, 委員, 常住師父, 慈誠, 榮董, 社區志工, 見習委員
資料來源:宗教處精進培訓組
Close Panel